(0571) 89988158 周一~周五, 8:30 - 17:30
job158@189.cn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
创业大厦 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199号

9.7台风(求各次台风路径与对应的风向)


泰利台风是哪一年

2005年8月26日。

台风泰利于2005年8月26日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并向中国沿海靠近,强度达到超强台风级,而后减弱并于9月1日在中国台湾省东部沿海登陆。之后进入台湾海峡在福建省沿海登陆,在江西省与湖南省界上减弱消散。

台风“泰利”造成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等中国内地6省1930.1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24人,失踪31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83.6万人;倒塌房屋9.7万间,损坏27.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6.1万公顷,绝收26.2万公顷。

台风特点:

泰利是2005年第二个吹袭台湾的强烈台风(首个是第5号台风海棠),这是自1994年之后第一次同一年中有两个以上强烈台风吹袭台湾(本年稍后又有另一强烈台风等级的台风龙王吹袭台湾,且三者皆登陆台湾)。

中国福建省气象台于当地时间9月1日6时20分挂出台风黑色信号,是最高级的台风信号。泰利于9月1日14时30分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沙埔镇登陆。泰利是2005年登陆中国大陆的第五个热带气旋(之前四个分别是台风海棠、台风麦莎、热带风暴天鹰、强热带风暴珊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风泰利

如何给汽车加油能省钱

1、早晚加油

2、以体积多少来加油

曾听加油站员工说过,选油时〝尽量以加多少升〞的方式加油比较划算。很多人习惯在加油时说加多少钱的油,但是四舍五入后,你会发现体积相差很多,这就会无形中损失你的金钱。

3、看到油罐车在先别加油

如果在加油时发现油站内正好停着一台油罐车的话,不是非要加油不可还是建议去寻找另一个油站进行加油。因为油罐车在换完油之后,会涌起槽底多年的杂质,如果这些杂质进入了发动机缸内,很可能就会影响到车子。

看法:

1、油泵是浸在油里面的,所以不管你如何加油,首先要保证油能盖住油泵。不然油泵只有一半浸在油里,会造成油泵发热。

2、长期在低油位行驶,会造成油标显示不准确,形成实际油位和显示油位不符。

3、任何东西都是有保质期的--汽油也不例外,如果跑的路少,加满箱油时,好长时间用不完,汽油的燃烧性能就下降了,油耗就增加了。

4、汽油是有重量的,锐志70升的油箱,相当于56公斤的重量。如果是短途,最好别拉着近120斤的油箱跑--等于你多拉了个人--费油。

5、加油时,最好按钱数加,比如加100元的、150元的等等,不用麻烦找钱,油枪自动断油。

求各次台风路径与对应的风向

1.编号 200725

中文名称 海贝思 英文:Hagibis200724

类型 热带风暴

时间 11262000

北纬 11.6

东经 116.0

气压(百帕) 993

最大风速(m/s) 20

最大风力(级) 8

7级风圈半径(km) 290

10级风圈半径(km) --

移速 15KM/H

移向 偏东

2.

编号 200724

中文名称 米娜 英文:Mitag

类型 强热带风暴

时间 11272000

北纬 21.8

东经 122.5

气压(百帕) 988

最大风速(m/s) 25

移速 20KM/H

移向 东北偏东

3.2003年9月12日 11:00:00

纬度:21.9度N

经度:111.5度N

中心气压:950(百帕)

最大风速(m/s) 45

最大风力(级)14

移速 10KM/H

7级风圈半径(km) 610

10级风圈半径(km) 150

移向 偏西

4.这个有很详细的2007年台风介绍http://bbs.typhoon.gov.cn/read.php?tid=14731&fpage=1&toread=&page=1

台风康妮是2007年的第一个命名风暴,康妮的雏型在3月30日形成,其后向西北移动,在塞班岛附近增强为台风,不久更增强为强烈台风。康妮颠峰维持了6小时就减弱并转向东北移动,撤入西风带并减弱为热带风暴。4月5日转化为温带气旋。康妮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灾害。

Year Month Day Time Lat. Long. Pres.(hPa) Wind(kts) Wind(m/s)

2007 3 30 12 5.8 158.2 1008 25 13

2007 3 30 18 6.3 158.1 1004 25 13

2007 3 31 0 6.7 157.9 1006 25 13

2007 3 31 6 7.1 156.6 1004 25 13

2007 3 31 12 7.6 155.5 1002 30 15

2007 3 31 18 8.8 154.2 1000 30 15

2007 4 1 0 9.7 152.8 996 40 21

2007 4 1 6 10.2 152.1 996 40 21

2007 4 1 12 10.5 151.4 990 45 23

2007 4 1 18 11.2 150.8 985 50 26

2007 4 2 0 12.2 149.7 985 50 26

2007 4 2 6 13.4 148.9 985 50 26

2007 4 2 12 14.4 147.7 985 50 26

2007 4 2 18 15.2 147.0 980 55 28

2007 4 3 0 16.1 145.6 970 65 33

2007 4 3 6 16.8 144.7 965 70 36

2007 4 3 12 17.7 144.3 955 80 41

2007 4 3 18 18.8 143.9 960 75 39

2007 4 4 0 19.9 144.2 965 70 36

2007 4 4 6 21.0 144.7 970 65 33

2007 4 4 12 21.6 145.9 975 60 31

2007 4 4 18 22.7 147.7 980 55 28

2007 4 5 0 23.8 149.9 980 55 28

2007 4 5 6 25.1 152.5 992 45 23

2007 4 5 12 25.9 155.0 996 40 21

9.7台风(求各次台风路径与对应的风向)

2007 4 5 18 26.6 157.5 998 35 18

日本遗产城墙有多高?

冲绳县的世界遗产今归仁城出现了部分城墙塌陷的情况。这可能与7号台风接近冲绳导致当地遭受强风暴雨袭击有关。

塌陷的城墙位于主城的东侧,发生塌陷处的城墙宽约9.7米,高约6.4米。

今归仁城所在的今归仁村的教育委员会职员2日最先发现了这一情况。

由于今归仁城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史迹,当地政府将于近期向文化厅发“毁损函”,并与文化厅商讨修复方法。

今归仁城被认为建于13世纪末期,2000年与冲绳那霸市的首里城等作为琉球王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

日本多地遭7号强台风侵袭 大雨强风肆虐已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2018年第7号强台风的影响,日本长崎、福冈、大分、佐贺、山口等县均遭遇强风天气,部分建筑物倒塌。截止7月4日,日本长崎县与福冈县已有10余人受伤,另有1名89岁的女性不慎被风吹倒后死亡。

当天7号台风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经过长崎县部分地区继续北上。其间最大瞬时风速达到每秒42.2米。

截止7月3日早上9点,长崎县内已有10人因被碎裂的玻璃窗划伤等原因受伤,县内一座面积约90平方米左右的仓库发生倒塌。

日本遗产城墙塌陷 疑因暴雨所致现有关部门正在商讨修复方案

来源楚秀网

台风泰利的灾害影响

9月1日(UTC+8)台湾本岛各县市、澎湖县、连江县停止上班上课一天,金门县下午亦停止上班上课,股汇市及期货市场休市一天。

泰利台风主要影响台湾的8月31日和9月1日期间,共有20多人受伤,台南一名老翁溺毙,停电用户一度达140万余户。

桃园县全县、新竹县湖口乡、台北县林口乡因石门水库原水浊度飙高,2005年于9月2日开始供一停一的分区供水。

农委会宣布15县市808条河流为土石流黄色警戒区、426条为土石流红色警戒区。

台南县永康市、麻豆镇、学甲镇、善化镇、白河镇、安定乡、官田乡、北门乡、新市乡、大内乡、嘉义县布袋镇、东石乡、义竹乡、嘉义市西区、屏东县潮州镇、内埔乡及麟洛乡等地传出淹水灾情。

台铁北回线汉本车站路基掏空。

阿里山公路路面坍塌达100余公尺,双向交通中断。 民政部2005年9月7日公布了截至9月7日16时统计,2005年年第13号台风“泰利”已造成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等6省1930.1 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24人,失踪31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83.6万人;倒塌房屋9.7万间,损坏27.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6.1万公顷,绝收26.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4.2亿元。

浙江受灾情况:温州、台州、宁波、丽水、湖州、舟山、临安等7市的252.6万余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5人,失踪13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50.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万公顷,绝收7800多公顷;倒塌房屋1.2万间,损坏5.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9.9亿元。

安徽受灾情况:安庆、六安、巢湖、芜湖、宣城、滁州、合肥7市27个县(区)629.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76人,失踪12人,紧急转移安置45.7万人;倒塌房屋5.8万间,损坏房屋15.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2.7万公顷,绝收10.1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6.7亿元。

福建受灾情况: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等9市、46县(市、区)、254.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4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约6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约12万公顷,绝收1.6万公顷;倒塌房屋7300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37亿元。

江西受灾情况:南昌、九江、上饶、宜春4市、20县(市、区)、366.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7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2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5万公顷,绝收10.7万公顷;倒塌房屋1.1万多间,损坏4.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3.4亿元。

河南受灾情况:信阳市商城、新县、光山等县、25.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4万公顷,绝收2400公顷;倒塌房屋753间,损坏房屋1400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湖北受灾情况:武汉、黄冈、黄石等市24个县(市、区)、401.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2人,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 万公顷,绝收2.8万公顷;倒塌房屋7600多间,损坏1.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亿元。

中国2009海洋灾害发生次数

一、概况

2009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含海冰、浒苔等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23亿元,死亡(含失踪)95人。

与1989年以来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09年的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多年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也少于多年平均数(见图1)。

图1 1989~2009 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和死亡(含失踪)人数

2009年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为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40.01亿元,死亡(含失踪)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为浙江省和福建省,均超过10亿元。

2009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灾害损失见表1。

表1 2009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

省(自治区、直辖市)

致灾原因

死亡(含失踪)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辽宁省

风暴潮、海浪、海冰

0

2.59

河北省

风暴潮、海冰

0

0.80

天津市

风暴潮

9

2.49

山东省

风暴潮、海冰、浒苔

0

9.44

江苏省

风暴潮、海浪

10

1.13

上海市

海浪

4

0.03

浙江省

风暴潮、海浪

17

11.87

福建省

风暴潮、海浪、赤潮

5

23.84

广东省

风暴潮、海浪

23

4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风暴潮

8

0.14

海南省

风暴潮、海浪

19

7.89

合 计

95

100.23

本年度我国海洋灾害损失主要由风暴潮(含近岸浪)造成,其中0908“莫拉克”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65亿元,死亡(含失踪)7人;0915“巨爵”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04亿元,死亡(含失踪)19人。

2009年各类海洋灾害损失见表2。

表2 2009年各类海洋灾害损失统计

灾害种类

死亡(含失踪)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风暴潮

(含近岸浪)

57

84.97

海 浪

38

8.03

海 冰

0.17

海 啸

赤 潮

0.65

浒 苔

6.41

海岸侵蚀

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

咸潮入侵

海平面变化

合 计

95

100.23

二、风暴潮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0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32次,其中台风风暴潮[1]10次,5次造成灾害;温带风暴潮[2]22次,3次造成灾害。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2009年风暴潮灾害的特点:一是温带风暴潮灾害发生次数为2005年以来最多;二是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地点集中,广东省全年共遭受8次台风风暴潮袭击,其中3次造成灾害。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损失见表3。

表3 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二)主要风暴潮灾害过程

1. 0908“莫拉克”台风风暴潮

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省霞浦县北壁乡登陆。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福建、浙江和江苏省直接经济损失32.65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增水为232厘米,发生在福建省连江县琯头站;浙江、福建两省沿海共有16个验潮站的增水超过100厘米,其中浙江省8个,福建省8个;沿海共有11个验潮站的最高潮位达到或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福建省长乐市白岩潭站超过当地警戒潮位达88厘米。

福建省受灾人口165万人,农田受淹66060公顷,海洋水产养殖受损7460公顷,其中池塘养殖受损4600公顷,网箱损坏62654个;防波堤损坏9.2公里,护岸受损17.92公里,码头毁坏1167个;船只损毁1152艘。长乐市外文武海堤外堤受损约35米,防浪墙被摧毁,约10米宽的堤顶被巨浪击碎。宁德市霞浦县牙城镇洪山海堤损坏,堤内1200亩滩涂养殖受损。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9.83亿元。

浙江省池塘养殖受损42209公顷,网箱损坏17474个,海洋水产养殖损失66473吨;防波堤损坏7.73公里,护岸受损6.09公里,码头毁坏100个;船只损毁920艘。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1.85亿元。

江苏省水产养殖受损20262公顷(12830吨);防波堤损毁40公里,毁坏码头46个。全省直接经济损失0.97亿元。

2. 0915“巨爵”台风风暴潮

台风“巨爵”于9月15日07时在广东省台山市北陡镇附近登陆。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直接经济损失24.04亿元。

广东省沿海风暴增水超过100厘米的验潮站有12个,其中最大增水210厘米,出现在珠海市三灶站。9个验潮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三灶站超过当地警戒潮位达109厘米。

广东省沿海38个县市331个乡镇受影响,受灾人口167.82万人,死亡13人,失踪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17439.60公顷;海洋水产养殖损失15900公顷(41000吨);损坏防波堤726处、塘坝624座、护岸768处。台山市北陡镇部分江海堤被冲毁,大面积禾苗被淹,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水利等方面均受到灾害影响。珠海市多处低洼地区被淹,堤防设施被冲毁,雷蛛垦区万亩鱼塘被淹。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3.93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钦州和防城港沿海三市受灾人口6.91万人,海洋水产养殖损失283吨,堤防损坏0.42公里,护岸损坏7处。全省直接经济损失0.10亿元。

海南省损毁船只一艘,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3. “04·15”温带风暴潮

4月15日,渤海沿岸发生一次强温带风暴潮过程,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0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增水发生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站,为176厘米,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4厘米;河北省曹妃甸、京唐港、天津塘沽、山东龙口等多个验潮站风暴增水超过100厘米。

河北省沧州市受灾人口5万人,水产养殖受损7000公顷(1000吨),防波堤损坏3.5公里,护岸受损3处。全省直接经济损失0.70亿元。

天津市3人死亡,6人失踪,防波堤损坏3.7公里,护坡损坏350平方米,大港油田公司630多口油井停产。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49亿元。

山东省受灾人口6.5万人,水产养殖受损2270公顷(7000吨),防波堤损坏5.4公里,护岸受损2处,船只损毁24艘。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01亿元。

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过程及损失见表4。

表4 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灾害过程及损失统计

[1] 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统称为台风风暴潮。

[2] 由温带气旋、冷空气引起的风暴潮称为温带风暴潮。

三、海浪灾害

(一) 总体灾情

2009年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生灾害性海浪[1]过程32次,其中台风浪12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20次。海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3亿元,死亡(含失踪)38人。

海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于2008年,死亡(含失踪)人数少于2008年。受台风浪的影响,台湾海峡及南海沿岸海域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占全部损失的70%以上。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浪灾害损失见表5。

(二)主要海浪灾害过程

1. 0903“莲花”台风浪

0903号热带风暴“莲花”于2009年6月18日14时在南海生成,台湾海峡21日13时至22日11时出现了4.0米到6.0米的巨浪和狂浪;东海南部出现了4.0米到5.5米的巨浪。福建省崇武站22日11时观测到3.5米的大浪,广东省东部、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沿海多个海洋站观测到2.0米到2.5米的中到大浪。

受其影响,福建沿海海域共损失各类渔船256艘,死亡1人,海水养殖损失12680公顷,防波堤损毁1.76公里,护岸损毁2.18公里。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6亿元。

2. “10·29”冷空气浪

10月29日至11月5日冷空气浪过程影响了我国大部分海域,中国近海出现了4.0米到6.0米的巨浪到狂浪,其中位于黄海的浮标观测到4.0米的巨浪,位于东海的浮标观测到5.5米的巨浪。本次冷空气浪过程造成辽宁省海水养殖损失400公顷,防波堤、护岸等损毁3.35公里,并造成沿海多处码头、海上工程设施损毁。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50万元。

2009年海浪灾害过程及损失见表6。

[1]波高大于等于4米的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

[2]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台风浪;温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气旋浪;冷空气引起的海浪称为冷空气浪。

四、海冰灾害

2008/2009年度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冰情为常年[1]偏轻。除莱州湾外,渤海其他海区的初冰期较常年推后20天至30天,终冰期提前10天至20天;冰期较常年缩短30多天,整个冬季的冰情与上一年度大致相同。

2009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为本年度冰情最严重时期,海冰覆盖范围见图8。辽东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2月初,为65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5厘米,最大为30厘米;渤海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下旬,为18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0厘米,最大为20厘米;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下旬,为32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0厘米,最大为15厘米;黄海北部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2月初,为20海里,一般冰厚为5厘米至10厘米,最大为30厘米。

海冰对渤海及黄海北部的港口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其中,辽宁省盘锦市1个码头封航120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河北省沿岸7个码头封冻共计60多天,水产养殖损失1000万元;山东省昌邑市1个码头封冻滞航,11艘船只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

[1]指1978年至2008年冰情平均状况

五、海啸灾害

2009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国家海洋局对29次发生在我国周边及全球大洋其它海域的海底地震发布了海啸信息,这些地震(图9)海啸均未对我国产生影响,沿海验潮站也没有监测到海啸波。

图9 2009年我国发布海啸信息的地震海啸源分布图

六、赤潮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09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4102平方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65亿元。其中,渤海4次,累计面积5279平方公里;黄海13次,累计面积1878平方公里;东海43次,累计面积6554平方公里;南海8次,累计面积391平方公里。

2009年赤潮多发期为4月至8月(图10),高发区为东海(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占全海域的63.2%和46.5%),大面积赤潮主要发生在渤海湾和浙江沿海海域。有毒赤潮共发生11次,占全海域的16.2%。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主要为夜光藻、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等,一些赤潮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赤潮生物共同形成的。

图10 2009年中国近海各月赤潮发生次数

与2001年至2008年年均次数和年均面积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偏少,累计面积变化不大。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略有减少,但累计面积大幅增加。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均有所减少。南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变化不大。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没有变化,累计面积增加364平方公里。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增加4次,累计面积增加5549平方公里。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减少4次,累计面积减少5516平方公里。南海赤潮发生次数与2008年持平,累计面积增加331平方公里。

(二)主要赤潮过程

2009年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共发生20次,累计面积为12940 平方公里,分别占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29.4%和91.8%。其中面积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发生3次,累计面积为7290 平方公里。

1. 渤海湾附近海域赤潮

5月31日渤海湾附近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持续时间14天,最大面积约4460 平方公里,赤潮区水体呈酱紫色,赤潮优势种为赤潮异弯藻,此次赤潮是本年度发生面积最大的一次。

2. 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周边海域赤潮

5月17日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周边海域发生赤潮,持续了8天,面积为10平方公里,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赤潮区水体呈红色条状分布,此次赤潮灾害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6亿元。

3. 福建省平潭县龙王头海水浴场及流水码头海域赤潮

5月23日福建省平潭县龙王头海水浴场及流水码头海域发生赤潮,持续时间2天,面积为20平方公里,赤潮优势种为夜光藻,赤潮区水体呈暗红色条状分布,此次赤潮灾害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05亿元。

2009年面积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过程见表7。

表7 2009年中国沿海面积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过程

起止时间

影响区域

最大面积

(平方公里)

赤潮优势种

4月9日

长江口海域

100

4月28日

台州外侧海域

700

裸甲藻

Gymnodinium

5月2日至5月7日

渔山列岛-台州列岛海域

1330

5月7日至5月12日

山东日照附近海域

580

夜光藻

Noctiluca scientillans

5月7日至5月12日

温州苍南大渔湾海域

200

东海原甲藻

Prorocentrum

5月10日

舟山北部海域

360

5月16日至5月18日

台湾海峡东碇岛以东海域

200

夜光藻

Noctiluca scientillans

5月19日至5月30日

长江口外、舟山北部海域

1500

5月26日至6月1日

山东海阳至乳山附近海域

550

夜光藻

Noctiluca scientillans

5月26日至6月1日

河北昌黎新开口附近海域

460

夜光藻

Noctiluca scientillans

5月31日至6月13日

渤海湾附近海域

4460

赤潮异弯藻

Heterosigm akashiwo

6月4日

舟山北部海域

400

6月11日

江苏南通外海海域

350

6月17日至6月22日

舟山朱家尖岛以东海域

310

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Chaetoceros curvisetus

6月17日至6月22日

嵊山西南海域

230

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

9.7台风(求各次台风路径与对应的风向)

Skeletonema costatum、

Chaetoceros curvisetus

7月18日至7月23日

连云港市东西连岛及拦海大堤东北海域

210

米氏凯伦藻

Karenia mikimotoi

7月27日

舟山岛东部海域

300

8月1日至8月3日

天津港航道以北至汉沽近岸海域

300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8月4日至8月5日

舟山朱家尖东部海域

120

梭角藻

Ceratium fusus

10月27日至11月9日

珠海市淇澳岛附近海域

280

多环旋沟藻、红色裸甲藻和中肋骨条藻

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Gymnodinium、Skeletonema costatum

七、浒苔灾害

2009年3月24日首次在江苏省吕泗以东海域发现零星漂浮浒苔,6月4日在江苏省盐城以东约100公里海域处发现漂浮浒苔,分布面积约6550平方公里,覆盖面积约42平方公里。随着浒苔的漂移、生长,7月初浒苔的分布面积达到最大,约58000平方公里,实际覆盖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加132%和223%,主要影响山东省南部近岸海域,见图11。进入8月份以后,黄海浒苔逐渐减少,至8月下旬,山东近岸海域浒苔消失。

此次黄海浒苔灾害爆发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对渔业、水产养殖、海洋环境、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为6.41亿元。

八、海岸侵蚀

砂质海岸侵蚀严重的地区主要在辽宁省的营口鲅鱼圈海岸和葫芦岛绥中海岸、河北省秦皇岛海岸、山东省龙口至烟台海岸、福建省闽江口以东海岸和莆田海岸、海南省文昌和南渡江口海岸。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的地区主要在江苏省连云港至射阳河口沿岸。

2009年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监测显示,辽宁省绥中海岸侵蚀主要在六股河南至新立屯30多公里岸线,平均侵蚀速率为2.5米/年,最大海岸侵蚀宽度在南江屯附近,一年海岸侵蚀5米。表8为其它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监测结果。

表8 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监测结果

省(自治区、直辖市)

重点岸段

平均年侵蚀

速率(米/年)

辽宁省

山东省

江苏省

上海市

海南省

营口盖州鲅鱼圈

龙口至烟台

连云港至射阳

崇明东滩岸段

海口市镇海村

0.5

4.6

13.2

11.2

5.0

海岸和海上采砂、修建不合理海岸工程、河流水利、水电工程拦截泥沙、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人为活动,是造成海岸侵蚀灾害的重要原因,同时海平面上升进一步加剧了海岸侵蚀。

图12 辽宁省绥中市原生砂质海岸遭侵蚀破坏

九、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

与2008年监测结果相比,海水入侵范围增大的地区主要有辽宁省锦州和葫芦岛、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山东省滨州、福建省长乐市和漳浦县的部分区域;辽宁省丹东东港、山东省威海初村镇和张村镇滨海地区、广东省潮州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部分区域海水入侵呈加重趋势。福建省泉州市、广东省阳江市部分区域居民区的饮用水井和农用灌溉水井已受海水入侵影响。

土壤盐渍化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的滨海平原地区。与2008年监测结果比较,辽宁省营口盖州、锦州小凌河东西两侧、葫芦岛龙港区、河北省唐山梨树园村和南堡镇、黄骅南排河镇、沧州渤海新区、山东省潍坊和威海张村镇等部分区域盐渍化范围呈扩大趋势

十、咸潮入侵

2009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口均多次遭遇咸潮入侵。

10月份以来,广东省西江、北江三角洲遭遇了4次严重的咸潮袭击。期间,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的珠海平岗泵站最大含氯度达3820毫克/升,其中最长连续8天含氯度超过250毫克/升,珠海、中山、澳门供水受到较大影响;东江三角洲的咸潮上溯已经影响到东江北干流的新塘水厂,以及东江南支流的东莞第二水厂。截止12月7日,东莞第二水厂取水点最大含氯度达650毫克/升。

上海市宝钢水库取水口共发生咸潮入侵12次。上半年冬春季咸潮入侵发生在1月至4月,共7次,平均持续5.2天;下半年秋冬季咸潮入侵出现在10月至12月,共5次,平均持续5天。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咸潮入侵过程出现在2月12日至22日,持续9.7天,2月17日最大含氯度达1334毫克/升。

详细:http://www.mlr.gov.cn/zwgk/tjxx/201003/t20100317_141578.htm

常见的自然灾害都有哪些?

1 、洪涝

洪涝是由屡降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涝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 4 ~ 9 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 1991 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500 亿元。

2 、台风

台风是一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四级:风力 6 ~ 7 级为热带低压, 8 ~ 9 级为热带风暴, 10 ~ 11 级为强热带风暴, 12 级及其以上为台风。在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 个台风生成(占全球 38 %), 7 ~ 8 月是台风活动盛期,在热带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动,每年平均有 7 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

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 15 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 80 %是台风造成的)、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很多洪涝灾害都是由于台风登陆,深人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维持不消带来特大暴雨而造成的。

3 、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一般分为构造地震(占 95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生过 6 级以上地震。

1556 年 1 月 23 日 陕西华县 8 级地震,“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嘉靖实录》)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之一。 1976 年 7 月 28 日 唐山 7 . 8 地震,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是本世纪全球 10 次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预报尚属世界难题。我国在中、长期预测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能作准确预报的还只占少数,对这个具高难度的临震预报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4 、火灾

俗话说: “ 贼偷一半,火烧全光 ” ,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 — 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

5、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千米 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海滩上一片狼藉。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联系我们

欢迎来电
0571 89988158
周一 - 周五, 8:30 - 17:30

电子邮箱

随时可以给我们发邮件
job158@189.cn,
我们会尽快回复.

我的地址

欢迎来访
创业大厦1006室
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