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 89988158 周一~周五, 8:30 - 17:30
job158@189.cn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
创业大厦 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199号

大明寺(扬州大明寺简介大明寺历史介绍)


扬州大明寺简介大明寺历史介绍

扬州大明寺是一座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这里的古塔是隋朝时期修建,历史文化和典故非常丰富,是一处值得参观和打卡的景点,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观,据说这里祈福也是很灵验的。

说到扬州旅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瘦西湖、个园和何园。除此之外,靠近瘦西湖的大明寺也很出名。

扬州大明寺简介

大明寺是扬州第一古寺,在江苏的古寺排行榜中可以名列前五,它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之前到日本的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旅游,发现当地的古寺和扬州大明寺很像,经过了解,发现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日本古建筑的艺术基础正是源自古代中国。

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下诏全国建塔三十座,作为隋朝重要都市的扬州自然也在规划之内,当时大明寺内建造的九层佛塔叫“栖灵塔”,寺名也很自然地改为“栖灵寺”。

大明寺真正盛名在外从唐代开始,那个时候,曾东渡日本的鉴真法师在此当住持,推动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此后,因为战乱等原因,大明寺屡毁屡建。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期间,这座千年古刹已经成为扬州名刹之首,虽然寺名“大明”两字和明朝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其时民间经常有反清复明的声音,清代帝王比较忌讳,曾一度废“大明寺”,而重用“栖灵寺”称呼,后来乾隆亲笔题写了“敕题法净寺”,并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2002年,这座古刹终于恢复了“大明寺”古称。

大明寺虽然距离扬州第一名胜瘦西湖很近,离市区也不远,但并没有达到人山人海的程度或许是我去的时候不是旅游旺季,庭院静寂,颇有几分“离尘”的意境。

扬州大明寺由牌楼、天王殿、平山堂、西园等部分组成,是现存中国寺院式园林的最早典范,也是日本寺院式园林的母本,这种类型的寺院在日本关西地区很常见,大阪四天王寺里面的佛塔就很像栖灵塔。

由于中原、江南地区战乱频繁,这种寺院式园林在中国已经不多见了,反而在日本得到很好的保留。

白墙黛瓦、亭台楼阁、绿竹松柏,曲径通幽、庭院深深,这是江南独有的诗意画面,地处唐朝“烟花之地”的大明寺将江南园林的诗意、典雅融入到大气的寺院建筑群中,非常符合佛家“入世”、“出世”的修心意境。

西园是大明寺一处拥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某些建筑细节和个园、何园等园林有相似之处,这里游客很少,是个修心、读书的好地方,漫步园林,清风徐来,偶尔还能听到翠鸟鸣叫,写意。

交通指南:扬州25路和游1路公交车有到大明寺

大明寺属于哪里

大明寺(扬州大明寺简介大明寺历史介绍)

大明寺属于扬州人文景观的著名风景区。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年古刹,历经劫难,终获新生。唐会昌三年(843),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两年后“会昌法难”,大明寺未能幸免,庙宇被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然而咸丰三年(1853),寺庙又毁于太平军兵燹。此后,大明寺几经修建,规模渐大。1958年,大明寺被列为江苏省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内佛像。周恩来总理紧急电谕,命令坚决保护大明寺古迹。地方政府及时封闭了寺庙,使古刹幸免于难。1979年,寺庙全面维修,佛像贴金,大明寺焕然一新。二十年来,在能勤、瑞祥、能修法师的主持下;大明寺规模越来越大,中外宾客络绎不绝,千年古刹大放光彩。沿着数百级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

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牌楼前面南而踞的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60年代移至此处。

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殿内供有弥勒坐像、韦驮天将和四大天王。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被尊称为“大雄”。大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大明寺内僧人甚众,香火不断,游人如织。每年除夕,寺内举行撞钟活动,中外嘉宾咸集,共祈平安多福。

大雄宝殿附近,有几处著名建筑。1985年建成的藏经楼,二层五楹,轩敞疏廊,屋脊之上阳嵌“法轮常转”,阴刻“国泰民安”。“藏经楼”匾额由赵朴初题书,正厅两侧有赵朴初集《金刚经》句题联:“当知是处恭敬供养,不可以百千万说其功德;若复有人受持读诵,已非于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大明寺庭院东侧有平远楼。此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光禄寺少卿汪应庚初建,楼名取自(下转9页)(上接10页)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咸丰年间楼毁于兵火,同治年间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增题“平远楼”额,并撰联云:“三级曩增高,两点金焦,助起杯中吟兴;双峰今耸秀,万株松栝,涌来槛外涛声。”联语造句雄浑,写楼外风景极为切当。

大明寺古刹名僧辈出,其中唐代律学大师鉴真最为著名。大明寺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历朝历代不乏丽辞华章。山门外东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书“淮东第一观”五字。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士钥提议,用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景观的句意书刻,字由金坛书法家蒋衡书字。北宋时,扬州属淮南东路辖区,著名文学家苏辙(子由)与秦观(少游)畅游大明寺,作诗唱和。秦少游诗末句为:“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自此,大明寺景区为“淮东第一观”而名闻天下。清代,雍正帝曾为大明寺题联:“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随禅锡鸣。”乾隆题联:“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大明寺东侧晴空阁北院东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刻,乃国内罕见的篆书之宝。书写这部心经时,61岁的邓石如住在山寺月余,每日薰沐素食,躬亲监刻,以示脱俗。此碑书刻精湛,章法雄浑,是邓石如的第一杰作。在大雄宝殿的东廊南壁上,还嵌有邓石如的篆书石刻一方:“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携书剑客天涯。”亦为邓氏石刻珍品。

描写《大明寺》的诗词与文章

大明寺

位于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始建于南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寺以年号而得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为扬州市著名古刹。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过生日,下诏全国三十州建立30座供奉舍利的佛塔,建在扬州大明寺的塔叫栖灵塔,塔高9级,耸入云表,寺因塔名,故又称栖灵寺。现寺门前建有4柱3檐的牌坊1座,仰为华盖,四周古木峙立,中门篆书题额为“栖灵遗址”4个大字,背后横额为“丰乐名区”。因寺位于观音山隋宫之西,故又称为西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塔毁于火,寺复号大明。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至扬州,亲笔改题为“法净寺”。1980年4月,为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扬州探亲,又易名为大明寺。历史上,这里曾是唐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的地方,现寺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建。寺门东墙刻有秦观题句“淮东第一观”5个大字,系清代书法家蒋衡所书,西墙上刻有“天下第五泉”5个大字。山门内为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和弥勒、韦驮像。出殿为甬道,古松参天,荫翳天日。东院门额是“文章奥区”,西院门额为“仙人旧馆”。再后即“大雄宝殿”,内供3尊大佛,两侧是18罗汉。北边盘坐的是禅宗6大祖师塑像。最后是观音海,塑有53参故事及106尊佛事人物像。大明寺内主要风景名胜点有:平山堂、鉴真纪念堂和西花园。

〔古诗文赏析〕 登扬州栖灵寺塔 唐·刘长卿

北塔临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近。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栖灵寺塔是扬州历史上著名的古塔,始建于隋文帝杨坚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塔高9级,矗入云霄,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盛唐许多著名的诗人李白、高适、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浏览、登临过此塔,并分别留下了赞美寺塔的名篇。在众多的名家中,也包括该篇的作者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性刚直多忤,官终随州刺史。他最擅长五言诗,诗调雅畅,被誉为“五言长城”,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诗人皇甫湜赞誉他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

该篇前6句主要是从各个方面来描绘塔的高峻。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北塔”,即栖灵寺塔,因其在城的北部,故称。“空虚”,指天空。“雄观”,指壮丽的景象。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亭亭”指远远望去,塔身非常秀丽。“楚云”,扬州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称楚云。“千里”,泛指遥远,“看不隔”指看不断。一、二句指从近处看塔,气势雄壮,三、四句指从远处看塔,灵秀可人,侧重勾勒塔的高峻。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黄金台”,据《十洲记》记载:“钟山有金台玉阙。”这里的钟山是指南京紫金山。全句的意思是:高峻的栖灵台,与钟山的黄金台遥遥相对,彼此的光彩相互映照。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沿着栖灵塔的楼梯盘旋而上,立即可以接触到天上的元气,再往上行,即可看到一轮月魄高挂在塔的半边。夜魄,即月魂,指月体轮廓无光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稍登”,渐渐地登,“诸劫”,劫指灾难,泛指烦恼,“排霄”:冲天,“翮”,羽毛中间的硬管,引申为翅膀,这两句的意思是:“渐渐地登上了塔顶,顿时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仿佛横添了两翼,要向长空飞去。”七、八两句写初登栖灵塔的感受和所见,九、十两句写登上塔顶的体会,采取了层层深入的铺写手法。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向是”指昔是,沧洲,犹言水滨,多指隐者所居之处,“青云”指登上塔顶,如履青云。这二句采取对比手法,指出未登塔顶之时,还是“凡夫俗子”。一旦登上塔顶,顿时成为“天上神仙” 了。

“ 雨飞千拱霁,日在万家夕”,“千拱”,拱原意是指斗拱,千拱形容其多,这里引申为扬州城的建筑群,“霁”指雨后天晴。全句的意思是,虽然城中正在飞雨,可是塔上却是万里晴空,尽管万家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分,可是塔顶却依然是晴日高照,两句极写塔的诡奇和高峻。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近”,“高”、“低”和“远”、“近”,原为反义词,但从塔顶上看去,这些相反的现象又能通过塔而将其统一起来了。“鸟本是飞得很高的,但从塔顶下望,鸟又飞得低了;天涯原本很远的,但是从塔上望去,却又显得很近了。”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空翠”指天空碧绿的颜色,“海峤”,海上多山处。此二句继续描写登塔顶远眺的景观:“江水东去,仿佛流入了碧云之中,远处的海岛,莽莽苍苍,隐隐露出一线青色。”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行役”,原意指奔走办事,后通指行旅之事。诗的结句主要描写了诗人从塔顶走下来后的体会:“天晚了,登塔的人不约而同下来了,谁还能够再继续行旅呢?”

全篇完全围绕栖灵塔的奇诡、高峻来写,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诗人想象力极为丰富,运用了多种夸张、对比的手法,使得栖灵塔的形象生动、丰满、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向为沧洲人,已为青云客”,“雨飞千拱霁,日在万家夕”堪称脍灸人口的名句。通观全篇,该诗不失为描写栖灵塔诸诗中的名篇。

(袁晓国)

〔民间故事〕 在扬州大明寺里的西园,有一块大石碑。碑上刻了两个字:“鹤冢”,石碑的下面,埋着一对仙鹤。相传在光绪年间,有个两淮盐运使叫徐星槎,他是大明寺主持星悟和尚的朋友。这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对仙鹤,他就把鹤送到大明寺放生,骨子里也是送给星悟和尚玩玩。星悟得到仙鹤十分高兴,就把它放养起来。

这对仙鹤相亲相爱,时时刻刻都在一起,鸣叫声你起我落,跟唱歌差不多。有时候一只鹤唱,另一只还扇扇翅膀,伸伸长脚爪,跳起舞来。每次和尚来喂食的时候,雄鹤都是让雌鹤先吃,雌鹤吃饱了,雄鹤才上去吃剩下的食。过了几年,雄鹤害了脚病,不能走动,雌鹤就天天衔食给它吃,还用嘴巴给它梳梳毛。过了一个时期,雄鹤的脚病越来越重,就死掉了。这个雌鹤就围着死鹤的尸首转圈子,一边转,一边还不停地悲叫,那个声音就好象啼哭一个样子。和尚喂它食,哪怕再好吃的,它也高低不吃,始终在这块转,在这块悲叫。过了两三天以后,雌鹤也死了。星悟和尚看到这种情况,很是感动,说:“真是义鹤呵!”就把鹤按照世俗夫妻并葬的样子埋了起来。还特地为它们打了个棺材。埋好以后,又叫大明寺所有的和尚一起出来念经,超度仙鹤的亡灵。另外,又特地刻了个碑,立在坟上面,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鹤冢”碑石。

直到现在,这对仙鹤的故事还在扬州民间流传。

不少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都要到大明寺的鹤冢前去互相表达一下心愿哩!

(叶尚鼎 徐茂荣整理)

扬州大明寺有什么景点扬州大明寺景点介绍

大明寺是扬州较为著名的寺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蕴深厚,整座建筑的布局合理,气势恢宏,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曾吸引了许多的历史名人前来游玩观光,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大明寺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寺内最出名的是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李白、白居易等也都曾登临赋诗。从塔顶可俯瞰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风景,每年的12月31日有“撞钟迎新盛典”活动。每逢各菩萨生日、纪念日,大明寺也会举行法会,具体法会和举行日期可详见官网。

景点介绍

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西侧的“仙人旧馆”内,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平山堂内现陈列仿古家具。平山堂东楹现为鉴真书画院办公室,西楹为客堂,南有庭院,为清时行春台遗址。

平山堂面南而建,五楹,七架梁,硬山屋顶,西南设卷棚,北有短廊与谷林堂相接。堂北檐下悬“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大明寺最主要的殿堂,体型雄伟,气势恢弘。有甬道通向大殿,宝鼎一尊置甬道间。宝鼎为三足二层六角宝塔形,矗立在花岗岩雕制成的莲花座上。宝鼎正面镌“大明寺”,背面镌“万年宝鼎”,上署“公元1981年岁次辛酉秋住持能勤暨两序僧众立”。

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瓦屋面,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宝镜一面,迎面嵌砖刻“风调雨顺”四字,背面嵌砖刻“国泰民安”四字。

栖灵塔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栖灵塔塔身方形,底层平面为22米×22米,面积484平方米。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深4米。新建成的栖灵塔气势雄伟,在绿杨城郭的许多地方远远地就能目睹这九级浮屠的风姿。游览大明寺,在大雄宝殿廊檐左序东折处就发现有一通道,入通道即可抵达栖灵塔前。塔尖刺入云端,塔的第三层四面各自悬挂一块长方形的“栖灵塔”蓝底金字匾。宝塔每层四角的飞檐下,皆垂有风铃,清风吹来,叮当作响,与塔内传出的梵音浑为一体。

欧阳祠

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公祠、六一祠,位于谷林堂之北。欧阳祠面南而建,五楹,九架梁,方梁方柱,单檐歇山顶,室内北侧两边设落地罩_,东、南、西、北四面设卷棚,并有正方形廊柱24根,规模宏巨,体量高大。

扬州大明寺景点介绍

扬州大明寺景点介绍如下: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

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

文物遗存:

山门外东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书“淮东第一观”五字。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士钥提议,用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景观的句意书刻,字由金坛书法家蒋衡书字。北宋时,扬州属淮南东路辖区,著名文学家苏辙(子由)与秦观(少游)畅游大明寺,作诗唱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明寺

大明寺景点介绍

大明寺有牌楼和天王殿。

1、牌楼

大明寺(扬州大明寺简介大明寺历史介绍)

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2、天王殿

大明寺正门上额的“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字体古风流溢。殿内供有弥勒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被尊称为“大雄”。

大明寺简介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

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明寺

扬州大明寺简介大明寺历史简介

扬州大明寺是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寺。这里的古塔建于隋朝,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典故丰富。是值得一去打卡的景点。近年来,它吸引了大量游客。据说在这里祈祷也很有效果。

说到扬州旅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瘦西湖、葛源、河源。另外,瘦西湖附近的大明寺也很有名。

扬州大明寺简介

大明寺是扬州第一古刹,在江苏古刹排行榜上能排前五。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次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之前去日本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旅游,发现当地的古寺和扬州的大明寺很像。经过了解,我发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日本古代建筑的艺术基础源于中国古代。

公元601年,隋文帝隋文帝下诏在全国各地修建30座宝塔,扬州作为隋朝的重要城市自然在规划之列。当时大明寺所建的九层宝塔名为齐灵塔,寺名自然改为齐灵寺。

大明寺真正的名声始于唐代,曾游历日本的鉴真大师成为这里的住持,促进了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此后因为战乱等原因,大明寺屡毁屡建。

至清代康乾盛世,这座千年古刹已成为扬州名刹之首。庙名“大明”虽与明朝无关,但当时民间常有反清复明之声。清朝皇帝忌讳,一度弃用“大明寺”之名,重用“齐灵寺”之名。后来乾隆亲笔题写“法净寺”,长期使用。

2002年,古寺终于恢复了“大明寺”的古称。

大明寺虽然离扬州第一景区瘦西湖很近,离市区也不远,但还没到人山人海的程度。可能去的时候还不是旅游旺季,院子里很安静,挺“出尘”的。

扬州大明寺由牌楼、天王殿、屏山殿、西园等组成。它是中国现存寺庙园林的最早典范,也是日本寺庙园林之母。这种类型的寺庙在日本关西很常见,大阪四田寺的佛塔和齐灵塔很像。

由于中原和江南战乱频繁,这种寺庙园林在中国并不多见,但在日本却保存完好。

白墙黛瓦,亭台楼阁,青竹松柏,曲径通幽,庭院幽深,是江南独有的诗意意象。位于唐代“烟火之地”的大明寺,在氛围上将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寺庙建筑中,非常符合佛教“入世”、“出世”的修心意境。

西苑是大明寺的古典园林,山野森林。有些建筑细节与个园、和园类似。这里游客很少,是个修身养性学习的好地方。可以在花园里漫步,在徐来享受凉风,偶尔还能听到翠鸟的鸣叫。

交通指南:扬州25路、游1路公交车可达大明寺。


联系我们

欢迎来电
0571 89988158
周一 - 周五, 8:30 - 17:30

电子邮箱

随时可以给我们发邮件
job158@189.cn,
我们会尽快回复.

我的地址

欢迎来访
创业大厦1006室
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199号